当泡沫破灭时 (节选)(2001年10月)
作者Justin Fox
但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并不仅仅是一场冷水浴。它毫无疑问是工业化社会曾经经历过的最严重的经济灾难。虽然对这一悲剧的流行性说法都倾向将之归咎于在此之前 19 世纪 20 年代的经济过热和发展过快[这全都是杰.加茨比 (Jay Gatsby)的错!)],但经济学家们却并不这麽看。在他们看来,股票市场崩溃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萧条周期的降临,而是因为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推行强制性的、似乎是永无休止的货币紧缩政策,这些高傲、尊贵的中央银行反而把事情给弄糟了。
密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和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在他们 1963 年的巨着《1867-1969 年美国货币史》(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中首次提到,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是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是一个有争议的看法,但现在再也不是了。经济学家们现在几乎普遍一致的看法是,20 世纪 30 年代发生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由于美联储(Fed)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过于关注维持国际金本位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金本位制就一直摇摇欲坠),以至于忽略了本国经济的需要。或者我们换一种现代读者更好理解的方式来陈述:美联储实际上在 1929 年股灾发生的一年前就开始提高利率,而且在随后的将近四年里继续提高利率(或者说至少没有停止过)。1931 年,当世界各地的银行开始倒闭时,美联储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没有进行干涉(或者至少说没有做出足够的反应)以阻止恐慌。
正如格林斯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以及在 1998 年的全球金融恐慌中采取的积极行动所证实的,这些失误可能不会重覆。在战后的美国,市场崩溃没有造成重大的经济问题。是的,1973 至 1974 年的“最受机 青睐的 50 只大型股”(Nifty Fifty)所导致的股市繁荣的崩溃(以标准普尔 500 指数计算,整个股市的下降幅度比最近的这场崩溃要大的多)恰逢一场经济萧条,但人们通常都把它归咎于石油危机,而不是股市。而 1987 年的那场令人心悸的崩盘(比 2000-2001 年的这场危机要猛烈的多,尽管持续时间要短一些),则似乎对经济全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的确,今天的美国人把比 1973 年或 1987 年多得多的财富投入到股市中去,而这种财富效应为把金融市场波动转移到现实经济中提供了另一条渠道。还有一种情况也可能是真实的,即经济政策的制订者将最终会犯一些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错误。1929 年股灾以及其他没有导致萧条的泡沫崩溃的历史似乎表明,当事情的确变得很糟糕时,比纳斯达克指数下降 60% 更糟的事还将会发生。
这是可能的,而且的确可能: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某位总统或者是某国中央银行行长的愚蠢之举,债券市场危机,瘟疫,战争,你尽可以列举,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免除了任何危机的世界。事实上,最近危机的局面似乎更加严重。日本陷入了泡沫后的衰退中,有些像大萧条时的情景,虽然其衰退的程度并不严重。在东南亚,1997 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衰退,而且后来发展到大萧条时期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在印尼。另外,除了金融泡沫之外,导致经济大幅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日本,资产清算和倒闭风潮以及其他种种新的努力(这些措施通常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市场崩溃之后采取的,而且为经济覆苏扫清了道路),由于文化和法律的原因,总是导致行动缓慢。在印尼,由于对外币投资的过度依赖,这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可能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因为它没有对日元、欧洲货币和美元的控制力,而这些货币对该国经济意义重大。而这个国家的不稳定的政局也无法产生积极的影响。